實用解析——全熱新風定義及原理 | ||
[ 發布時間:2020/10/19 閱讀:251次 來源:管理員 ] | ||
一、相關名詞定義 1. 顯熱:物體在加熱或冷卻過程中,溫度升高或降低而不改變其原有相態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,稱為“顯熱”。它能使人們有明顯的冷熱變化感覺,通?捎脺囟扔嫓y量出來。(如將水從20℃的升高到80℃所吸收到的熱量,就叫顯熱。) 2. 潛熱:物質發生相變(物態變化),在溫度不發生變化時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叫作“潛熱”。物質由低能狀態轉變為高能狀態時吸收潛熱,反之則放出潛熱 。 3. 全熱:就是顯熱+潛熱。 4. 簡單的說,溫度升高需要的熱量叫顯熱,物體蒸發需要的熱量叫潛熱,全熱就是顯熱+潛熱。顯熱和潛熱的比值決定相對濕度 ,顯熱決定室內溫度。 二、全熱交換器分類 A.按裝置分量驅動設備分類 1.帶風機的裝置(AERVE) 2.不帶風機的裝置(AEREE) B.按新風量分 ①小型:名義新風量不大于250M3/H的裝置 、谥行停好x新風量高于250M3/H,不大于5000M3/H的裝置 ③大型:名義新風量高于5000M3/H的裝置 C.按裝置的換熱類型分類 ①全熱型(QR) ②顯熱型(XR) D.按裝置安裝方式分類 ①落地式(LD) ②吊裝式(DZ) ③壁掛式(BG) ④窗式(CS) E.按裝置工作狀態分類 ① 旋轉式(含轉輪式、通道輪式等)(XZ) ② 靜止式(含板翅式、熱管式、液體循環式等)(JZ) 三、板翅式工作原理 在板翅式換熱器中,波狀翅片既起輔助傳熱的作用,又起支撐和導流作用。根據翅片所形成的流道和氣流方向的不同,板翅式換熱器可分為叉流式、逆流式和順流式。 ①室內空氣通過熱回收元件排出室外時,所具有的能量(熱量或冷量)被留存到熱回收元件上 ②室外新鮮空氣經過熱回收元件被 吸入室內時,留存在熱回收元件上的能量(熱量或冷量)再被帶回室內 ③達到在室內溫度基 本不受影響的狀態下換新風 四、轉輪式熱交換器 1、轉輪式換熱器的表面為蜂窩狀,涂上一層吸附材料作干燥劑。將轉輪置于風道之間,使其分成兩部分。來自空調房間的排風從一側排出,室外空氣以相反的方向從另一側進入。為加大換熱面積,輪子緩慢旋轉(10~12轉/分)。輪子的一半從較熱空氣中吸收存儲熱量,旋轉到另一側時,釋放熱量,使熱量發生轉移。附著表面的干燥劑將來自高濕度的空氣流里的濕氣冷凝后,通過干燥劑吸收,旋轉到另一側時,將濕氣釋放到低濕度的氣流里,這個過程將潛熱轉移。 2、換熱器旋轉體的兩側設有隔板,使新風與排風逆向流動。轉輪芯片用特殊的紙或鋁箔制成[顯熱回收轉輪的材質一般為鋁箔,全熱回收轉輪材質為具有吸濕表面的鋁箔材料或其他蓄熱吸濕材料(如陶瓷纖維等),其表面涂上吸濕性涂層,形成熱、濕交換的載體,它以10-12r/min的速度旋轉,先把排風中的冷熱量收集在蓄熱體(轉輪芯)里,然后傳遞給新風,空氣以2.5-3.5m/s的流速通過蓄熱體,靠新風與排風的溫差和蒸汽分壓差來進行熱濕交換。所以,既能回收顯熱,又能回收潛熱。 五、全熱交換器主要部件介紹 1、外殼 全熱交換器外殼采用柜架結構。分別采用冷板噴塑、不銹鋼板等不同材質,亦可根據用戶實際需求選擇不同材質加工。 2、熱交換系統 熱交換器有靜止和旋轉兩種形式從正常使用和維護角度出發,靜止式優于旋轉式,但大于2×10000m3/h的大型機來說,一般只能靠轉輪式熱交換器才能實現,因此可以說靜止式和旋轉式各有優缺點。為了易于布置設備內的氣流通道,以縮小整機體積,全熱交換器采用了叉流、靜止板式熱交換器。 亦即:冷熱氣體的運動方向相互垂直,其氣流屬于湍流邊界層內的對流換熱性質。 因此充分的熱交換可以達到較高的節能效果。 3、動力系統 全熱交換器動力部分采用的是高效率、降噪音風機。將經過過濾、凈化和熱交換處理后的室外新鮮空氣強制性送入室內,同時把經過過濾,凈化和熱交換處理后的室內有害氣體強制性排出室外。 4、過濾系統 全熱交換器的過濾系統分為初效、中效、亞高效和高效四種過濾器。換氣機在兩個進風口處分別設置空氣過濾器,可有效過濾空氣中的灰塵粒子、纖維等雜質,有效地阻止室外空氣中的塵埃等雜質進入室內達到凈化的目的,并確保主機的熱交換部件被污物附著而影響設備性能。 5、控制系統 ①全熱交換器選用可靠的電器組件,以安全可靠長壽名運行實現不同風量的控制。 ②根據不同的使用環境選配不同的控制方式。 ③可實現自動、定時、預置。 6、降噪系統 全熱交換器主機外殼內側粘貼聚乙烯發泡材料,鈑金件結合處有長效密封材料,可有效的降低整機的噪音。 |
||
| ||